NEWS
新闻中心
对电子战系统的终极测试是它与强大的对手(如有源电扫相控阵雷达)在复杂电磁环境中交战时的实际表现。为了确保能够应对这些威胁,必须在电子战系统的不同研发阶段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测试。未来战场上的电磁信息越来越密集,太空中有侦察卫星在遥感探测,空中有电子战飞机对目标侦察和干扰,海面有舰船为武器进行引导控制,陆地上布满了各种电子攻击、支援和防护装备,导致测试环境的构建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电磁环境作战模拟器(CEESIM)就是服务这个目标的典型系统。CEESIM是最早出现的且使用最广泛的复杂电磁环境模拟器,提供模拟射频多个同时发射信号的静态/动态属性,逼真地模拟真实战场电磁状态。下图为交付给美国海军的F-35战斗机研制了先进的测试环境。
CEESIM可产生多达128种信号,最高支持8192个瞬时发射器和平台,具备无与伦比的信号保真度及完全动态的虚拟试验场景模拟能力。其VPX架构、先进脉冲发生(APG)器、高速直接数字合成器(DDS)的使用,带来业内领先性能的同时也给系统的构建带来了极高的复杂度。
现代战场环境包含的各种敌方、友方和己方辐射源、商业与政府信号,其中最主要、最复杂的威胁信号来自雷达辐射源——各类雷达辐射源产生的雷达脉冲数高达每秒数百万个。因此,构建复杂电磁环境的首要任务是仿真其中的各类雷达辐射源,需要满足:
硬件I/O支持:
雷达信号中心频率范围通常从300MHz到40GHz,并具有频率捷变的特性,瞬时带宽通常达到数百MHz或更高。因此,硬件平台的通道需要覆盖雷达常见工作频段,瞬时带宽通常要求达到1GHz甚至更高,通道间也需要做到相参和同步。
雷达信号生成:
雷达辐射源系统需要支持生成常见雷达发射信号,从简单的脉冲到复杂的脉冲序列,包括:调频连续波信号、调频脉冲信号、调相信号以及多种模式的脉宽/重频信号等;同时,雷达辐射源系统也需要能够支持自定义的波形样式或实际场景中录制的波形样式。
辐射源场景模型:
雷达辐射源模型应该包括天线方向图、天线扫描模式、雷达工作模式、信号序列、多发射机模型等;也需要具有场景生成的功能,以便模拟不同战情下的不同场景。
CEESIM这样的系统复杂而且昂贵,中小规模研发团队难以自行建设,但其研究工作仍需要类似环境构建设备。如果能够利用现有的商用软件无线电平台灵巧地构建复杂电磁环境,无疑对系统的构建速度、成本、维护、升级都具有极大的帮助。一些国内企业已经在此领域进行开拓,比如成都立思方的雷达辐射源灵巧构设平台就是其中之一。
商用软件无线电平台也有多种架构,用户需要根据实际的应用需求灵活地选择不同的硬件平台。
一种情况是以灵巧便携和成本优化为主要目标。这种情况下,高度集成化的通用软件无线电外设(USRP:Universal Software Radio Peripheral)是极佳选择。单台USRP设备提供独立控制的多个信号发射和接收通道,覆盖1MHz~7.2GHz频率范围,且具有最高达400MHz的单通道瞬时带宽,并可轻易扩展至上百通道。同时,利用模块化的前端频率扩展设备,即可以覆盖到常见雷达信号所需的40GHz频率。如下图的基于USRP的多通道雷达辐射源,即使包括仿真软件的成本,其单通道构建成本也可以控制在传统仪器几分之一的水平。不过,低成本也会带来一些应用上的限制,比如USRP的各项射频性能指标都无法和传统仪器相提并论。

多通道雷达辐射源
如果需要兼顾系统性能为重点,则另一种选择是采用商用的PXI平台。基于PXI总线的模块化仪器具有高性能和高精度的不同成熟货架产品选择。以市场上常见的PXIe矢量信号收发仪为例,具有9kHz~6.5GHz(也可进一步通过射频前端扩展至40GHz)频率范围和1GHz瞬时带宽,同时提供仪器级精度。此外,利用PXIe中频数字收发仪配合模块化的射频前端设备,更可获得1.4GHz或更高的超宽带瞬时带宽。

以这两种方式构建的辐射源信号产生系统,都可以由板载FPGA动态生成如下的常见雷达信号:
-
常规波形:常规连续波、脉冲连续波;
-
频率调制:线性调频连续波、非线性调频连续波、步进频连续波、频移键控连续波、线性调频脉冲、非线性调频脉冲、步进频脉冲、频移键控脉冲等;
-
相位调制:相位码、巴克码、弗兰克多相码;
-
脉宽和重频模式:突发、滑变、步进、参差。
基于软件无线电平台的复杂电磁环境构建,其核心在于软件。这种应用软件的专业度和系统复杂度都很高,用户的需求复杂多变,进口的产品管控严格且功能相对固定,而国产定制的软件和硬件系统,成本居高不下。这样的基于标准化硬件平台的系统实现,为中小研发团队带来了新的选择。
采用商用货架的软件无线电平台还有另一项益处:这些产品普遍具有收发双向通道,也可以利用接收通道来实现对于复杂电磁环境的感知和分析。这一硬件可复用和仪器多功能的特性能够进一步降低实验设备的构建成本。
所谓的复杂电磁环境是指伴随着各类新体制辐射源数量不断增加,体制越来越多样,信号样式越来越繁杂的电磁信号,主要体现为:
-
信号密度不断增加,交织混叠现象严重; -
信号突发性不断增加,瞬态信号无处不在; -
信号所处频段不断扩展,信号呈现大带宽、大动态趋势。
3.1 宽带实时频谱分析技术
频率模板触发通过预先设定“频率模板”,与实际采集信号的频谱进行对比,能够可靠地检测复杂频谱特征的瞬态信号,对检测捷变信号、突发信号等至关重要。密度频谱分析可以动态的显示在不同时间内处于同一频段上的信号特征信息,为复杂电磁环境感知和分析提供了直观的判断依据。
频率模板触发和密度频谱分析都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计算。在常见的商用台式仪器中,此类计算大都在定制计算机板上的FPGA中完成。立思方的RTSA技术则是基于通用图形加速处理器(GPGPU),利用商用的PXIe GPU协处理器就完成了专用设备才能实现的功能。如果用户具有合适的PXI或USRP虚拟仪器硬件模块,还可以获得立思方提供的RTSA功能免费升级服务。
3.2 构建超宽带的频谱感知能力
超宽带频谱感知与分析系统需要采用超宽带的数字接收机,采用数字信号处理的方法实现信号的高速采集、高精度测量、并行处理多线程数据等高效的处理方式,并且能够尽可能保留信号的全部信息。
通过对复杂电磁环境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应用软件无线电架构来构建复杂电磁环境和超宽带感知系统。构建的复杂电磁环境不仅可以仿真外场的复杂场景,模拟真实的电磁环境,同时也兼顾了构建系统的成本需求。与此同时,超宽带感知系统能够以快速、无缝的捕获空间电磁环境的所有感兴趣信号,并进行实时分选,判别辐射源信息。这种系统架构非常适合干扰和抗干扰评估、复杂电磁环境效应研究、复杂电磁信号分析等应用领域。